中 En

1:09 继承者
亨利•克罗斯与艾马里克•华特
From Liuli China Museum


亨利•克罗斯是19世纪中期新哥德学派的雕塑家,他从出土的古埃及护身符那里得到启发,希望找到过去的那种传递美学的媒材,色彩渲染上去,颜色不仅留在外表,也能够直接融入作品内部。他尝试过多种材质,起先是用蜡,用釉彩与热蜡融合,然而蜡是短暂的,会消逝的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他想要找更永久的材质,那就是玻璃。他成为近代复兴脱蜡铸造技法的先驱。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是克罗斯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赞助人,从1869年久开始大力支持彩蜡技术的发展研究。他曾委托克罗斯为心爱的女儿珍妮塑像。

克罗斯奠基脱蜡铸造技法之后,他的追随者们,在基础的流程上进行改善。其中,艾马里克•华特成为最接近克罗斯理想的艺术家——发展出一种混合多色的、穿透性的材质。他通过捆绑粘合,压制等技法,让玻璃块料融合,使作品以3D立体的形式成型,而非一片单薄的平面。

华特出身于塞夫勒的工艺世家,祖父和父亲都在陶瓷学校担任陶瓷珐琅的画师。他在学校里接受了漫长而严格的课程,为把握色彩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素养。脱蜡铸造当然没有出现在学校的课程表上,但华特生活的年代,在玻璃艺术巨匠加莱和脱蜡铸造技法先锋克罗斯的影响下,玻璃艺术不断拓展着新的领域。尤其是亨利•克罗斯和尚•克罗斯父子,使得脱蜡铸造成为一时风气。华特在塞夫勒熟悉并掌握了脱蜡铸造技法。当时,他担任一位艺术家的学徒,有机会进行各种实验,作品开始获奖,并在国家级博物馆展出。

 

【 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