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惠姗的今生大愿
1996年,杨惠姗第一次到了敦煌,敦煌研究院感于杨惠姗对于佛教艺术的热情,特别开放了敦煌莫高第三窟,允许杨惠姗进入观摩。
这个元代佛窟,仅存的一幅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壁画,是中国佛像艺术极其著名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造像之庄严华美,是中国佛像艺术之仅见。
临摹中国各朝各代的佛像已近十年的杨惠姗,见到千手千眼观音壁画,极其动容,然而,从研究院的专家口中知道;这幅壁画由于绘制在砂岩壁上,不断渗出的盐份,以及各式大气的变化,壁画面临逐渐消失之危机。
对于杨惠姗,这不仅只是千手千眼壁画的消失,而是佛教艺术的消失,更是慈悲和智慧的人间观照消失,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人间,是一个历史文化传承的中断。
杨惠姗想到在梵蒂冈看见的漫沿数公里的人,从世界各角落赶来,排着几小时队伍,只为了亲眼看见米开朗基罗的受难像。杨惠姗认为那不仅是艺术家的向往,而是人心对于宗教艺术里的大爱和悲悯的渴望。
杨惠姗心里有了决定。
从1996年开始,近二十年来,杨惠姗毫不中断地,不计任何代价以各种材质,以雕塑的方式,重现敦煌莫高第三窟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她的目的不是雕塑一尊佛像,而是薪火相传一种悲智修持。
最高的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达六公尺高,供奉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的普陀珞珈山观音殿,全身遍饰琉璃璎珞,敬礼信众迄今超过一千万人以上。
然而,杨惠姗永远用各种方式提醒所有的观众,自己并不是艺术家,造像缘自敦煌莫高第三窟的元代千手千眼壁画。
这个千手千眼观世音的造像活动,已经成为杨惠姗个人的一种超越现实世界朿缚的精神修持,这样的创作活动,经常是不考虑俗世生活的,甚至挑战创作的临界,包括她自己的身体生理条件,为了在一定时间限制,完成佛陀纪念馆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她七天之内,几乎不曾睡眠。
对杨艺姗而言, 敦煌, 并不指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这个地方。 在她心里,敦煌,是从北凉开始,到晚清为止,一千四百多年的一种热情。 一九九九年,敦煌展在台中展出,中国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院长的一句话,鼓励了杨惠姗,
“杨惠姗,你是莫高四九三窟。”
因为,现在的莫高窟,只有四九二窟。
而由于感于佛经提及的”身如琉璃,内外明彻”的精神状态,杨惠姗更以有生之年,发愿烧铸挑战高度极限的琉璃千手千眼观世音。
从2008年起,一米琉璃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完成,已经成为美国康宁玻璃艺术杂志认为是世界最精致繁复的水晶脱腊铸造法艺术作品之一。
2006年“今生大愿”第一阶段完成 千手千眼千悲智(1米)
从1996年开始的近二十年来,杨惠姗毫不中断地不计任何代价以各种材质,以雕塑的方式,重现敦煌莫高第三窟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她的目的不是雕塑一尊佛像,而是薪火相传一种悲智修。
然而,杨惠姗立即开始规划两米琉璃千手千眼观世音造像,为了这尊两米琉璃作品,杨惠姗必须设计订制内径高达四米的窑炉,仅仅窑炉烧铸时间,长达一年的时间。
历经四年的准备,订制窑炉,雕塑原型,2012年,两米的琉璃千手千眼观世音完成。
这尊两米高的琉璃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更是世界玻璃艺术史上,现存的最大最细致的佛像艺术作品之一。
然而,杨惠姗一心一意想着更大更高的琉璃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可以想象对于杨惠姗而言;只要她的生命仍在,那么千手千眼观世音的造像,就要向更大更高更艰难的挑战进行,因为,对杨惠姗自己而言,慈悲和智慧的修持,是没有止境的,而对于这个人间,透过佛菩萨的造像,唤起更大更多的对生命慈悲和智慧的观照,更没有止境。
这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造像活动,已经成为杨惠姗的今生大愿,但是,杨惠姗心中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在这个不安的人间里,让一种无尽的悲悯遍行,成为每个人的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