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顶级艺廊首次与琉璃艺术博物馆合作
法国陶艺家克里斯汀‧法布尔亚洲首展
这本是一场不可能的艺术大展!
35年前,一位法国艺术家在机缘巧合下,竟然迷恋上宋瓷;
40年前,一间当代艺廊,仅凭着创始人的热情与文化信仰,竟然从荒废古堡变成欧洲权威艺术重镇;
而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竟然破天荒的首次选择陶瓷艺术作为年度大展。
2015年9月,法国顶级艺廊CAPAZZA携陶艺家克里斯汀•法布尔,首度来到亚洲办展。
《From Visible To Invisible:烈焰中的生命信仰》展览,
让我们共同见证东西方艺术先锋,如何将不可能幻化为可能!
法国时尚泰斗挚爱的顶级艺廊 遇见中国琉璃艺术开创者
Galerie Capazza,一座距离巴黎90分钟车程的艺廊,深受皮尔•卡丹诸多欧洲顶级收藏家的青睐。
创始人(Gérard Capazza),凭借对艺术的热忱与愿景,将400年的古堡,一砖一瓦的改造成艺术圣殿。Gérard Capazza先生令人称奇的鉴赏力,为艺廊网罗了国际艺术界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包括法国传奇金银器大师Goudji,画家Lydie Arickx等。其中,对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雕塑大师之一Geroges Jeancros作品的收藏数量,甚至远超那些法国当代艺术博物馆。
2004年,对于文化、艺术共同的信仰,让Capazza艺廊成为中国琉璃艺术开拓者张毅杨惠姗心灵的友邻,张毅与杨惠姗的作品,如今是Capazza艺廊的永久陈列。2015年,Capazza 40周年全球庆典,第一次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这也是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继法国国宝级艺术家安东尼•勒彼里耶个展、“法国艺术之旅”之后,再次展出法国重量级艺术家作品——陶艺家克里斯汀•法布尔(Christine Fabre)经典之作。
法国陶艺家 遇见千年宋瓷
35年前,初出茅庐的克里斯汀•法布尔在巴黎吉美博物馆,惊奇的发现一尊宋代官窑长颈陶瓷,是她从未见过的完美。纯粹的器形,如墨如乳的釉色,以及纵横交错的开片纹,都让她深深着迷。此后,以“Return to China”(回到中国)为主题,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仿若宋代官窑瓷器的作品。她热情的赞颂中国陶瓷给予她的灵感:“多么神乎其神的创造!多么巧夺天工的技艺!千姿百态中的精致、高雅,完美的恰如其分。中国陶瓷,如世界文明遗产,深藏在我们西方陶艺家的心中。”
模仿与致敬,不可能成就伟大。逐渐的,克里斯汀不满足于釉面的开片,而是让极具生命力的裂痕展现其肌理。她独自探索的技艺,宛如日本“乐烧”,塑造出简单却完美的形状,如同刚从土壤里取出捏制而成,留下手的痕迹,令人惊叹。艺术家化身神话中用泥土造人的女娲,以及将陶艺传授给人类的雅典娜,让作品充满包容与守护的力量,无华而永恒。
有人曾评价法国作家杜拉斯:”当灵魂附属于一个特定的肉体,老天,它怎么可以被随意模仿。”而克里斯汀•法布尔的灵魂就附属于她的作品之中,并包裹着深度的内涵。萨特的理性,波伏娃的自由,杜拉斯的爱与激情,聂鲁达的沧桑与寂静……当我们读懂了这些哲学与诗意的灵魂,也就读懂了克里斯汀•法布尔。
100年的琉璃脱蜡铸造 遇见10000年的陶器
为什么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第一次选择展出陶艺?策展人张毅表示:““一切从火里来,受尽磨砺而又站立着的作品”,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都会展出。
张毅认为,琉璃,陶瓷,乃至金属,都是“火之艺术”,艺术家都在火焰里寻找生命的影像,终生无悔。无机的砂子、陶土经过“火焰”,从窑炉走出来,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意象。而克里斯汀•法布尔的信仰是:无论如何都肃然挺立,甚至破裂,依然悲壮站立。这是强悍的生命力量。
西方雅典娜 遇见东方女娲
19世纪末以来,欧洲陶瓷艺术家对于玻璃材质的探索成为一种潮流,而克里斯汀·法布尔沿着这个光辉的传统不断探索,尝试与法国国宝级艺术家安东尼·勒彼里耶合作,以玻璃材质呈现其作品。
在看到杨惠姗作品之后,克里斯汀惊叹于琉璃工房复兴的中国琉璃语言,主动伸出橄榄枝,请杨惠姗及其带领的创意团队,将经典作品,以琉璃艺术表达。近30年来,杨惠姗一手带领琉璃工房,重新诠释琉璃脱蜡铸造法, 将繁复而精确的细节及琉璃的透明度、琉纹、气泡等特质的运用,发展成独具东方思想的美术语言。21世纪的今天,皆有与法国陶艺家的合作,我们将再次见证琉璃工房为脱蜡铸造法立下的里程碑。
克里斯汀•法布尔Christine Fabre(1951,法国马赛)
法国著名陶艺家
IAC国际陶艺学会成员
作品典藏于德国莱比锡格拉西博物馆(Grassi Museum, Liepzig)、
法国塞夫勒陶瓷博物馆(Musée de Sèvres) 、法国埃松省议会等,
并多次于法国、比利时、英国、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举办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