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忠于内心,诚实面对,用自我的语言,吶喊生命与灵魂。摒弃斒斓,抽离浮世,回归最本质的颜色—光明的金,纯粹的透,土地的黝黑;轻盈、美丽、坚韧。极简的色彩,恣意的造型,玻璃与金属的结合,恍如自然生长;人物,自然,动态与精神世界,以最纯粹的面貌,无所拘束,演绎自由。这份对玻璃的情愫,时刻展现优雅,随性且独立进取的动人魅力。自由,是玻璃艺术最可贵的信仰,是邦特内心,不容侵犯的神圣之所。
透过自己的双手,玻璃可以变成任何他想要的样子。不用顾虑任何人的指示,不再局限框框架架的穹顶彩绘,跟着玻璃走,恣意的流淌,随心的奔放,像风,并且是暴风,一股脑地像逃离地心引力般的爆炸,这种绝对的自由,是别于穹顶彩绘的订制,
-
是在拥有了说不的权力后,
邦特的创作,有了他自己的语言。
-
不再见斑斓色彩 ,
不再见规矩彩绘 ,
邦特的雕塑是抽像的 ,
有扭曲 ,有碎裂 ,有风暴 ,
是褪去五光十色的繁华后 ,
以一位对创作拥有绝对渴望的热情 ,
将颜色 ,
回归最纯净的白 ,
最寂静的黑 ,
最珍贵的金 。
-
![](m_bonte/m_004_2.jpg)
-
作品
《 FLOATING CLOUD 》、
《 ESCAPING DOVE 》、
《 FLIGHT IN THE LIGHT 》、
简洁的线条,自在的弯曲,雕刻的粗细变化,
透过光影渐变,一切彷若有了生命,
云动了起来,鸽子飞了起来,
让生命里所有的一切,在光里飞翔舞动。
-
埃里克·邦特并未强加自己的意志于上,任何对于作品的解读都是被允许,甚或被鼓励的。在他的创作里,自由意识,贯穿始末。听从感官的召唤,材质引导创作,而创作者则指引着材质本身完成最终的质变:玻璃与金属,在炽热的熔炉内,在火焰与空气中变幻姿态;未可知的过程里,融入创作者的想象,赋予作品全新的形态、张力与意志。
埃里克·邦特认为人性本善,相信美与爱的共通,这与东方哲学里的「仁」不谋而合。
他心怀梦想,作品中充盈着自由与爱,是对这个多元世界的温柔回应。面对怀疑与纷争,惟有艺术,是永恒不朽的通用语言;艺术,凌驾一切意识形态之上,她是自由的。
-
-
-
作品中占据大量篇幅的,是对风的描述,对自由的向往,对创作的热情,邦特宛如一个「追风的人」,玻璃在他手中,恣意挥洒意志。风是无拘的;是多面且琢磨不定的;风是感性的,也是无情善变的。对风的印象,千人千面。邦特用他的感知,用无数的细节:线条,平面,褶皱,扭转,张扬……
解构成了自由的风。
艺术家并非孤立于世,他热爱生活,并从中汲取真谛。无论是风的呼吸,思想的光辉,天体动态或是构成世界的初始源起。邦特的灵感源自天地寰宇,来自细腻的灵魂触动,在「似与不似之间」,描摹刹那永恒。
-
-
对于长期从事穹顶的创作,
有人说埃里克·邦特是最靠近光的人,
这可以是什么概念?
知道自己的渺小。
在邦特的抽像雕塑里,
他尝试把动态转化成静物,
并且像是通过显微镜,放大再放大,
去专注每个细节,
去看待物体真实的存在,
尤其是:生命的起源。
-